经典方法:第一性原理

任何特定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底层的“本质”,只有改变系统的第一原理,才能实质上改变该系统。

第一性原理(First principle thinking,又称“第一原理”)其实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:

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,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。

哲学不怎么亲民,我们打个比方就很容易理解了:

比如,几何学中的“第一原理”(部分)有:两点之间直线最短。

又或者,经济学中的“第一原理”(部分)有:供求理论。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,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。

这个名词被炒的很火主要得益于“钢铁侠”埃隆·马斯克(特斯拉汽车CEO)。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特别推崇“第一原理”思考法:“通过第一原理,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,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……”

什么是第一性原理?

是不是觉得说了等于没说?紧接着他举了特斯拉汽车电池的例子,反正我觉得他那例子也不咋地就不复述了。

为了让大伙儿对“第一原理”思考法有个更直观的认识,我们换几个真实的商业事例:

20世纪80年代,互联网诞生早期,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倾力于为网民提供各种网站内容,80后应该有印象,我们一上网就登录搜狐、新浪之类的门户网站。

但远比门户时代更早的十多年前,就有两个年轻人认为:

比起内容本身,如何让用户“便利的获取内容”更重要,这将产生万亿美元级的市场潜力。

那个年代,网民总量少、互联网上内容稀少、许多服务还是付费,如果这两个年轻人对外宣扬这种想法,公众只会嗤之以鼻,没人会认为他们高瞻远瞩。

但历史证明,少数人的观点多半是对的。

这两个年轻人是布林和佩奇,Google创始人。

他们对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洞察:“便利、免费”贯穿了Google从创立到强盛的整个历程。

巧合的是,这种对新产业的“非主流深刻洞察”频繁出现于那些伟大企业的核心创始人中:

1976年,商用计算机刚兴起,家庭计算机更是闻所未闻,但乔布斯却预见了计算机终究会像水电一样进入千家万户,于是创办了苹果公司研制个人计算机;

同年,比尔·盖茨也看好了个人计算机的未来,他还意识到只需要抢占用户与计算机的联结中枢——操作系统,就能垄断整个产业;

1984年,互联网尚未兴起,思科CISCO创始人博萨卡和勒纳(两人是夫妇)就看好“多协议路由器”便义无反顾投入,最终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通讯服务商;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