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次,Timberland自己打碎了「踢不烂」
  •   Echo
  •  19938
  •   原创
  •   0


9月中旬,Timberland「踢不烂」系列的第三支广告片时隔三年终于回来了。从2016年W的《真是踢不烂》,到2018年SG胜加的《踢不烂,用一辈子去完成》,再到2021年的《踢不烂的你》,Timberland的这双小黄靴,在一个五年里,随着社会时代变迁和社会情绪转变,似乎完成了一部起承转合的独奏乐。

没办法,想了半天仍然觉得,Timberland的这套「踢不烂」系列,似乎不从第一部再欣赏一遍,整个具备因果关系的故事线便不能被搭构起来,情绪的渲染也就不能落到实处。虽能感受广告片的燃,但可能无法领会其中更多的深意。

2016年的第一支广告片《真是踢不烂》,灵感据说来源于坊间对于品牌的别称「踢不烂」。广告片创造性地把第一视角聚焦在了这双小黄靴上,用拟人化的手法,将粉丝用户对品牌形象且颇为体现产品特质的谐音梗「踢不烂」进行了官方落地,迅速地占据了Timberland小黄靴「踢不烂」的产品心智,完成了一场非常优秀的本土化传播。

当然,光传递了产品心智自然不足以被称为经典。广告片选择使用「踢不烂」的延伸意义,从鞋的踢不烂,到现实的踢不烂,再到更多精神层面 —— 向往、坚定、勇气与爱的踢不烂,以一对情侣的口吻,传递出踢不烂的人生理念,起到一种鼓舞的正向力量,由此使人感触万分。

2018年的第二支广告片《踢不烂,用一辈子去完成》,延续了将鞋作为第一视角的镜头语言,从全片的第一句就开始承上启下:「忘了从什么时候起,人们叫我踢不烂,而不是Timberland」,把一个定点「踢不烂」的静态定义,放进时间的动态空间里,用人生无与伦比的私人经历,为产品真正书写上属于自己的「踢不烂」。

镜头两次对焦到橱窗前的那双小黄靴,第一次的它锃亮无比,第二次的它略显风霜。穿着Timberland的人走过自己的人生路,变旧、变皱,用伤痕覆盖伤痕。并最终定调:「我走的时候叫Timberland ,回来的时候才叫踢不烂。」将「踢不烂」和它的品(曾)牌(用)名Timberland做了一个精神层面的深度绑定。

而时隔三年后,Timberland自己用一句「哪有一双穿不坏的鞋啊」,扎扎实实地打碎了由前两部广告片建立起来的,品牌产品踢不烂的标签。小时候常常有一种好奇:童话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最美好的结局,比如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,然后呢?在幸福和美好的背后,是不是有更多的,藏在言语背后的,那些面孔之下的东西。比如不可能一辈子踢不烂的Timberland。

开篇五段故事沉静的讲述,就仿佛是掀开童话幸福结局后面的下一章,续写了上一支超燃片子燃过之后的时光,也道出了只有自己可知的那份心酸和孤独:和朋友渐行渐远、与青春背道相驰、被现实击碎的梦想、独自一人生活在异乡……这是当下年轻人焦而困苦的时代压力。

Timberland看到了,它借机讲述出了真正的「踢不烂」精神是什么 —— 踢不烂的靴子可能被穿坏,但踢不烂的你永远不会被生活打败。即便鞋子坏了,怕什么,旧的拿来种花,换一双新的,重新出发。通过「破而后立」,Timberland用文案把时代洞察细腻呈现,不仅让品牌和年轻人贴得更近,也致敬了所有具备「踢不烂精神」的同道中人。

情感都渲染到这个精神维度了,实在好奇会否有第四支系列广告,也非常期待第四支还能怎么讲。最后,死夸bgm啊!尤其是这一支的bgm,太好听太燃太适合了啊啊啊,可以反复听上数十遍都不觉得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