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饿了么"变"饱了么":一场关于品牌进化的愚人节玩笑

在今年愚人节,饿了么玩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品牌游戏 —— 官宣更名为"饱了么"。这个看似搞笑的改名背后,却藏着一个精巧的品牌故事。

image.png

【从一字之差到服务升级】
"饿"和"饱",看似只是一字之差,却代表着用户体验的完整闭环。品牌的吉祥物"大蓝"也应景地变身为圆滚滚的"大大蓝",惹人发笑之余,也暗示着服务范围的扩展与升级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【社交媒体掀起"晒饱"潮】
这次改名活动还巧妙设计了用户互动环节:鼓励用户分享自己或宠物的"饱饱照",借此有机会获得超级吃货卡。这种接地气的互动方式,不仅让品牌传播更有烟火气,还成功制造了一波社交话题。

【玩转"了么"体】
有趣的是,这并非饿了么第一次玩转自己的名字。早在2020年,品牌就曾推出"困了么"、"渴了么"、"累了么"等一系列变体,试图打破用户对其单一送餐身份的固有印象。这次的"饱了么",可以说是对这一创意传统的延续和升级。

【愚人节营销的另类打开方式】
选在愚人节这天改名,既让整个活动多了几分轻松调皮的气质,又让品牌借机传递出"不止于送餐"的服务理念。这种既吃梗又不失严肃的平衡感,恰到好位地诠释了品牌的活力与担当。

这场充满戏谑感的品牌改名活动,不仅让人会心一笑,更让人看到了一个互联网品牌如何在玩笑中传递服务升级的诚意。或许,这就是愚人节最该有的样子:在欢笑之中,道出真诚。